- [人民网贵州频道]:人民网对“农业大数据”专题论道论坛的直播到此结束,感谢网友的围观。[12:52]
- [崔洁]:谢谢大家,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12:50]
- [周科明]:现在我们农场增加了客户体验,有互联网平台,加上我们的数据上传到平台给客户一个中心展现。农场体验,我们做生态旅游一体化,消费者可以根据我们平台做活动的时间或者自己一定时间到我们农场进行一个体验,可以看到我们农场种植情况。[12:49]
- [哈长海]:农业没有十年的时间做不了,溯源很重要,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定制只是一种噱头,你这个想法就跟供给侧一样。真正的还是大农业、大牧业,到加工这一块必须又是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规模化、现代化与传统农业结合的问题,在供给侧当中与市场结合的问题,再配上物流、电商、淘宝,所以不只是一个概念。[12:49]
- [赵国栋]:不管做产品的电商平台还是做流通的点上平台,做产品、做体验。能够坚守底线做商业行为。[12:48]
- [王维纳]:我们的目标最终还是为了让消费吃到安全的可追溯的产品,有数据才有依据,才能真正说明它的安全。可能接下来我们会致力于让消费者在消费者终端就可到整个过程。[12:46]
- [彭金棣]:我们有四个方面,第一,每一个记者都是一个圆产地的小弟,他到原产地,实地记住这个东西。第二,我们开展原产地。第三,和追溯结合,所有的农产品都有标签记录它的来源,各种产品信息。第四,合作农产。这些农产将实现全天候多角度的监控。你可以看到它目前的生产情况或者蓄养情况。[12:46]
- [徐玮]:食材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在贵州有实验基地,种的火龙果去年还拿了当地的第一名。吃过我们家火红果的客户都说再也不去买其他火龙果吃。,所以食材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消费者跟农业的互动非常丰富,液态也非常丰富。大家可以想像10万亿级的市场没有多少上线,也没有多少和消费者互动的机会。[12:45]
- [崔洁]:大家有没有这样的需求?可能连接的方式是什么?怎么能够帮助到大家在连接过程中的需求?我感觉整个生产链在生产过程中前端是非常辛苦的,而且它属于产业链前端,价值也没有被充分给予,它很多营销环节占有了很多的价值。有没有可能我们通过这种连接把更多的资金回归到生产环节当中去,而不是把这些资金给到所有的营销环节。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发展得更加舒服。就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讲一下,我们如何产生这样的一种连接?和最终消费者产生更多的连接。[12:44]
- [崔洁]:让我深深感受到农业是一个非常朴实的领域。消费领域面对的服务企业包括传统商业和电子商务,像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平台,像一些餐饮品牌都是我们在连接的对象。说一个大家可能最知道的京东包子,有肉有菜、面等等。也许都是面和肉,都是我混合出来的商品面对的客群是不一样的,面对的是中老年、儿童、家庭性的、低收入的、高收入的,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而在这样的一个结果当中,刚刚我听了各位的讲话,我们的原材料都一模一样,都是从地里生产出来的。我们消费者都在讲创新,我们也在做创新,现在有一种创新是C2F,消费者和生产商直接联系,定制化,我们可以根据鞋的颜色、脚的形状定制我所喜欢的产品。刚才各位讲到的使我想到的是消费者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我吃到每一个东西能感知到它从什么地方过来的,各种环境是什么。[12:43]
- [徐玮]:最后我个人感言。第一,根植于生产,流通业好、电商也好,生产不安全,其他都是不安全的。第二,农业很苦,农业周期很长。我之前做电子商务,也赚了一些钱,进了农业以后,才发现周期很长。一个商业模式如果没有5年以上的认证、实践,可能不足以谈成功与否。[12:41]
- [徐玮]:我们锦禾天成用了十年时间打造了预测预报的网络,包括储粮以及粮油作物。而且发挥了很多价值,还拿了很多奖项。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把科研院所很多关于农业、数据分析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上面。我们用一些很土的办法或者一些很低成本的办法验证了什么?将IT技术和种植技术结合在一起,种地是有效率的,所以我用5年时间把我们团队变成会种地的IT团队,收益非常好。基于我一个十年一个五年的积累,现在提出了一套基本的可信农业的模式。根植于种植,把种植标准化。搞农业的都知道,模式种植,模式种植要标准化,标准要数据化,要服务化,服务最后要智能化。马铃薯,现在全国基地有10万亩,我们数据标准是什么呢?连续7天最低温度高于7度,那我们开始种地,这非常简单易行。我们要求每个种植互联网的装备,每个庄稼的设备不能超过10块钱,这跟刚才刘总说的必须是低成本模式,因为我们国家属于东亚,情况跟美国、欧洲、跟新西兰差别极大,这是我们想说的,在做的三件事情。[12:40]
- [彭金棣]:这个节目播出一段时间之后,不敢叫大数据,叫小数据吧。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人群主要面向城市消费者,收入相对中等。观看节目和下单多是女性角色。[12:38]
- [崔洁]:您跟前面的几个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做消费行业特别关注一个问题,目标消费者的特征是什么?刚刚您的电视节目,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从您电视节目上,目前您观测到的来下单,它实际产生结果的,这个消费者的特征是什么,您分析过吗?[12:38]
- [彭金棣]:中国人曾经温饱都不能解决,但是到现在,我们的要求提高了,安全、放心,特别要地道。作为媒体,我们做的是沟通和搭建桥梁的工作。我们农科频道从去年开始结合我们掌握的资源推出一档节目叫《中国原产地》,把优质放心、健康农产品介绍给消费者,通过电商等等方式让大家看到的同时进行下单,再送货,送到消费者手中。我们在中国电视界实现了转型,受到同行的关注,也特别受到了山东省大超市的关注。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我们在这方面提出要像做《舌尖》一样做节目,像淘宝一样做生意。[12:37]
- [王维纳]:我们搭建的是生鲜B2B平台。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现在不安全的生产和不安全的流通,就算你安全,也无法证明你安全,不安全也无法证明不安全。农产品种出来以后经过多个环节再到消费者手中,产品几经易权易主,没有责任人,也无法追溯,无法知道这棵菜是谁种的。农民种出来的产品不安全也是这个价,安全也是这个价格,所以是不闭环的,是一个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打造的是全链条B2B,现在主要做的是蔬菜基地,大型主产区,现在在北京也是跟大型超市良性物转。我们也无法去掉全部中间环节,但所有的过程都可追溯,通过平台就可以找到是谁种的,打造闭环的产业链条。我们交易蔬菜的金额已经超过了300万,刚刚起步。我们的目标是把全国优质的供应都输入进去,打造北京菜篮子供应市场。[12:36]
- [赵国栋]:我们跟阿里巴巴的春淘不太一样的话,我们是小米+步枪,我们没有国家政府的合作协议,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从当地每一个市场每一个村,建立线上的网络。“三留守”和弱势群体,在他们购买当中能买到真正的商品。我们帮助农产品上行的时候,在三月底在太原开了一次发布会。去年大家关注农业的话应该会看到一个报告,山西的红枣销售出现问题,积压非常严重。我们四月份结合国务院和山西省农业厅,经过我们的努力,与当地特色农产品农户、企业合作展开了销售,让山西的红枣卖到全国十几个省。通过这次专题也为当地枣农实现400多万的销售。在今后做的事当中怎么通过一个情怀去体现责任和义务?我也希望各位嘉宾媒体关注在6月6号我们即将发布的活动,在6月6号下午北京有现场发布会,农民应该有自己的网上购物节。但是购物节,我们要认真想农民想买什么,想要什么。[12:33]
- [哈长海]:我们是一个肉羊屠宰加工厂,我们在贵州有很多草场,全部由物联网控制系统控制起来。控制起来之后在这个系统当中植入各种管理手段。在屠宰的过程中也进行全程的物联网监督控制。在控制当中一直到产品终端客户那里,包括每一个网上,在网上订购我们产品的客户也都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么做?食品安全矛盾高于其他矛盾。这是我们真正要抓的,改善食品安全。[12:32]
- [周科明]:农村现在年龄老化,在种植这一块力不从心。现在我们把所有土地扭转一大部分,通过我们农场自己管理,在这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方式推向平台,推给外面的人,让外面的人可以接触到我们现在生态农场的种植情况。[12:30]
- [崔洁]:土地本来什么都没有生长,它经过无数的环节之后,我坐在设计感非常强的餐厅里面,端上来了一道又一道色香味,再加上餐厅环境,我可以享受到的美是,已经从土地联想到了最后的结果。整个过程是非常长的产业链。刚才讲到了种植环境、播种环境、食品到餐桌运营环境,以及把它变成最后消费的环境。所以我想下面就是再聚焦一下,刚才是自我介绍。在整个产业链的环境当中,就目前你已经实现的业务上面来说,你完成哪一项具体的价值?[12:29]
- [周科明]:大家好,我是贵州龙里县康雅先蔬菜种植农场营销总监周科明。我们把安全很健康的农作品带给大家。[12:28]
- [哈长海]:我是放牛的,也是放羊的,我们拥有加工厂,关于农业大数据,说句心里话,今天这个主题是农业大数据,但是我是这么想的,我作为一个农民代表,在座的各位,有几句话我要说给李道亮教授,因为您是农业大学的教授,还有农垦集团,我是出生于农垦基地的,所以我见到你非常亲切,我16岁上大学20岁毕业,职业之后就进入了牛羊的饭碗。农业大数据的应用,真正的农业大数据应该是基于产品、农产品的数源系统的建立,那个漂亮女孩子说的,提供健康、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就像贵州,环境没有受到水污染、土污染、空气污染,最适合打造打造绿色、原生态的肉、蔬菜。真正的农业大数据能否为农产品保驾护航,再加上乐村淘电商,再通过互联网,再通过国家加工体系建设,才能奔向小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所以我为农民代言、我为农民呼吁。[12:26]
- [赵国栋]:我是乐村淘研究院院长赵国栋,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接触到电子商务。接触农村电商是到乐村淘。乐村淘跟我的职业,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真实的情怀做这个事。我演讲当中也提到,今天的分享让我感觉到大数据应该为我们所做的事业进行更好的背书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12:25]
- [王维纳]:我是“农帮宝”联合创始人。2003年大学毕业,我学的是农经,到了山东电视台成为一名山东记者,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县乡,9年的时间,特别感谢频道给我打了非常好的农业基础。2003年之后由于家庭的原因随先生来到北京,开始农业的创业。自从1990年现在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幸福感特别强。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大数据驱动,大多数都是安全农产品平台建设。[12:24]
- [彭金棣]:我是媒体人,和会议主题关系比较远一些,我是做传统媒体,做电视的,是山东省电视台农科频道。现在谈的时候,互联网、大数据,我还传统的电视节目,可能我相对落伍。但我也很荣幸,桌子上有我同事写的文章。今天讲的六位,其实有一位是我原来的同事。我们作为中国最早的服务三农的传统媒体,有一定的影响力。发展产业项目,努力尝试把自己和互联网和大数据和时代结合起来,专注于三农、服务三农作为自己使命和责任。也特别欢迎各界的农业朋友和我们一起做事。我们给大家提供好媒体方面的服务。[12:23]
- [徐玮]:大家好,我是徐玮。我们公司用两句化描述,第一,我们是非常擅长种地的IT团队。二,我们这个公司用十年时间制作一件事情,用IT技术跟农业种植中和,提高种植效率。[12:22]
- [崔洁]:今天的这场活动,我是做消费领域的,听得非常感动,在底下有好几次想哭。为什么呢?我是一直生活在城市,对于农村从来没有过什么感觉。今天的第一个感觉,感觉到大地生生不息的力量,一个人能够感觉到双脚站在大地的安稳和宁静。 时间比较有限,我把整个环节分成三个部分,由嘉宾就每道问题给出比较简短的交流。第一,大家先用最简单的方式介绍自己,不要长。第二一定要比较精准地说农业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在探讨这个话题,所以介绍自己的时候尽量一句话让大家记住你。第三您所从事的业务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2:21]
- [崔洁]:大家好,我是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消费专委会主任崔洁。下面邀请六位嘉宾上台。他们是山东省电视台农科频道总监彭金棣、金禾天成董事徐玮、“农帮宝”联合创始人王维纳、乐村淘研究院院长赵国栋、贵州安顺关岭精准农业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哈长海、贵州龙里县康雅先蔬菜种植农场营销总监周科明。[12:17]
- [主持人]:嘉宾们的发言都是干货满满。下面进行论坛第四个环节,各位重磅专家即将隆重登场。这个环节的主持人是崔洁。有请崔洁和各位圆桌嘉宾为我们共同献上最后一个时段的精彩分享。[12:12]
- [王旭雯]:在场的嘉宾、专家都对进出口的数据很关注,但我觉得可能进出口的数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我们有海关信息的资源,不可能每一个行业都了解,在座的都是农业专家,而我们只是进出口数据的专业人员。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如果有进出口数据的需求,可以跟我们沟通。[12:06]
- [王旭雯]:国际粮食库存量上调,阿根廷取消出口关税之后就有更多的粮食出口,导致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列,对国内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肉类,国内供需紧张,2015年生猪产量下降,国内供需紧张,不能够完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进口市场进一步拓展。牛肉的价格相对平稳,羊肉的价格持续降低。养殖周期较长,环境因素的制约,牛羊肉的供应每年有很大的缺口,进一步带动了牛羊肉进口的增长。在乳制品方面,开放二胎将增加新的消费需求,尤其在母婴产品部分有比较大的需求增长。但目前考虑到有生育二孩的家庭大部分都是比较有实力,收入较高的家庭,这部分人群对高端产品消费能力比较强,同时中澳自贸协定,2016年开始来自澳大利亚的奶粉关税下降19%,之后将会取消关税,消费者能以更加便宜的价格买到免税奶粉、进口奶粉,国产品牌的竞争更更加激烈。水海产品,2015年全球水海产品贸易普遍下滑,我国水海产品贸易也未能幸免,但台湾省水海产品贸易大幅上升。水果方面,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水果消费平均为26公斤。近期我买水果也有一种感受,水果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在北京,以车厘子为例,2012、2013左右在北京买一箱品质比较好的车厘子是700元左右。今年买的是300、400元。水果价格有特别大的下降。普通消费居民能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质量更好、口味更纯正的水果,普通消费者非常高兴,商家也非常高兴,所以增加了水果的进口量。[12:06]
- [王旭雯]:看一下玉米的情况。总进攻玉米473万吨,同比增长82%,1.4元/千克。 稻米谷物,总进口量是3377.7万吨,同比增长30.9%,2.8元/千克,同比下降7.5%。 肉蛋奶的具体情况,2015年共进口豆类285.9万吨,同比增长10.6%,占到肉蛋奶的60.7%,评价15.4%千克,同比增长6.5%。国进口最多的是天津,其次是广东,然后是上海。乳制品共进口185.3万吨,同比下降7.6%。进口最多的是上海,一共进口了53万吨,其次是广东进口36.6万吨,第三是天津24.5万吨。鸡蛋进口的数量特别少。水海产品,2015年我国共进口鱼类201.1万吨,同比下降9.1%,占到海产品总进口的74.2%。软体动物进口42.1万吨,同比增长1.8%。甲壳类动物,同比进口了17.5万吨,同比增长了14.3%。最后看一下水果、蔬菜、坚果类的进口情况。水果类的干现水果418万吨,同比增长11.8%,7.8元/千克,同比增长了38.6%。2015年进口最多的水果是香蕉,其次是椰子,第三名是榴莲,再是葡萄和甜瓜、西瓜类。进口香蕉107.4万吨,同比增长4.7%,占比25.7%椰子进口32.6万吨,同比增长6.5%,占比7.8%等等,基本上同比是在增长的。蔬菜类,2015年共进口蔬菜42.4万吨,同比增长0.9%,占到9%,均价6.8元/千克,同比下降了16.4。最大的来源国是印度尼西亚。山东进口最多,其次是福建,第三名是上海。坚果类进口情况,2015年进口11.7万吨,同比上升18%,33元/千克,同比增长15.1%。最大来源国是美国,3.4万吨。国内广东进口最多,达到3.8万吨,其次是吉林2.1万吨,山东1.2万吨。[12:02]
- [王旭雯]:现在对这些重点产品做一下介绍。首先是粮食。2015年进口豆类产品8269.3万吨,同比增长了14.4%。最大的进口国是巴西,一共进口了4007.7万吨。国内进口最多的是山东省,进口了1769.3万吨,排在第三名的是广东省。这是跨境类植物,2015年总进口量是937.7万吨,同比上升了14.4%。最大的进口国是泰国,共进口了742.1万吨,国内进口最多的是江苏,排在第二位的是山东,第三名是广西。[11:56]
- [王旭雯]:2015年粮食及生鲜食品总进口情况。2015年我国进口生鲜食品1.3亿吨。进口量在7月的时候达到顶峰,进口的量达到1558.9万吨,从5月开始一直到11月延续了7个月的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只有在4月份的时候进口小幅下降了0.5%。从进口额的情况来看,全年有一半的月份均出现了同比下降,而且在4月份达到了下降的最多,下降22.7%。粮食在2015年总的进口量为2899亿万,同比下降3.7%。肉蛋奶2015年进口816.3亿元,同比下降8.9%。2015年水海产品406.9元,同比下降2.8补锌。水果、蔬菜、坚果2015年进口392亿元,也下降了。粮食类进口1.25亿吨,同比增长了24.2%。肉蛋奶进口471.2亿吨,同比下降2.7%。[11:52]
- [王旭雯]:家上午好,我来自北京中海通公司王旭雯。刚才我听李老师也说了,全国连续13年进口数量在增加。我讲的是2015年粮食及生鲜类食品进口综述,看一下到底增加在哪里。今天分为五部分,首先是介绍2015年粮食及生鲜食品总进口情况,分别对粮食进口,肉、蛋、奶进口情况、水海产品、水果、蔬菜坚果进口情况分别进行介绍。[11:50]
- [主持人]:感谢刘总的精彩演讲,我们也希望后续更加深入的探讨继续进行。下面有请北京中海通公司产品经理王旭雯。[11:38]
- [刘宗波]:荷兰、奥地利、以色列有精准农业,我们为什么不能跟它学?我们部分复制。为什么?因为它是高成本的精准农业技术,你要接入8部传感器可能需要5万块钱,再接入8部传感器还需要5万块钱,高成本。所以高成本的精准农业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低成本的精准农业。无线节点+低功耗+多传感器接入+免费使用的云平台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新的物联网系统。 这是一个案例,这是他们在现场拍摄,这是一个应用案例,小范围作物生长环境精准预测,未来18小时的预测,这在全球也是领先的。这是在温室的检测环境,盐碱地的高效改造,大型灌溉监测。所有的产品通过欧盟EMC电磁兼容认证,精准、高效。[11:37]
- [刘宗波]:这是我们的产品组成(APP)。这些是农业需要的一些传感器,包括土壤、气象、植物生理,包括果实生长、直径变化,这只是部分可以进入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器(APP),包括水质、大气的要素都可以介入物联网无线节点。这些传感器介入无线节点,这个节点是非常可靠低成本的设备,可以接4个传感器。它在采集数据通过云平台可以实时控制各种农业设备,我们研发这个技术已经用了5年的时间。这个一个基点,把数据采集上来把数据上传上去,上网浏览这些数据,可以进行预警。这是一个无线控制其可以控制10平方公里范围内介入的数百个无线节点。农业互联网可以让每个企业都用很低的成本得到非常高效的智能控制服务。我们自己开发的云平台,这个云平台和其他公司的云平台对接,可以把数据发送过去。这是数据采集原理。[11:36]
- [刘宗波]:怎么才能低成本地采集农业数据,怎么才能够高效地利用农业大数据?科百公司和奥地利普赛公司合作,奥地利普赛是科百公司在欧洲的研究中心,研究的是怎么低成本、高性能地采集农业环境数据。我们在俄罗斯和印度也有两个分公司。农业环境数据采集需要传感器,采集农业大数据必须使用物联网,没有物联网,采集农业大数据是不现实的。物联网需要无线节点、需要基站、需要云平台,提高农业效率。[11:36]
- [刘宗波]:农业大数据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实时采集、实时决策、实时控制就能提出我们的效益。农业大数据将会成为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将改变我们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依赖,使我们能够高效准确地利用农业生产要素。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的大数据,跟我今天要讲的都关系不到,我要强调的是实时传感数据。这个概念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是用传感器从现场采集各种数据。所以只有有了传感数据,我们才能够用于精准灌溉、施肥和喷药,才能了解环境要素和产量的关系。数字精准化操作可以明显增加精准效益。我们跟欧洲的差距非常大,这里面就是我们的精准化程度不够,对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够高。农业大数据非常复杂,这就是为什么农业大数据难以采集的原因。农业大数据采集需要传感器、农业大数据需要信息采集、农业大数据需要信息传输、农业大数据需要信息接收和处理。农业大数据需要信息应用。[11:34]
- [刘宗波]: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范围。澳大利亚有5千多万人口,有很多土壤测试仪。我们企业拥有的可能只有十几台,而且应用也不多。像这种农业环境因素,采集的都是一些比较落后的手段、人工的手段。每一种农业含经因素实际上都非常重要。有效根系深度和土壤水分吸收分布图,如果灌溉水没有灌在合适的地方,可能这个水也没有用。我们用滴管,这个是可控的,在灌溉的时候如果跟根系的范围重合的话就能发挥水的作用。作物需要精准灌溉,我们知道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进行灌溉,这有是精准灌溉方式。病虫害都和环境有内在关系,病虫害都存在客观模型,如果能精准地监测到跟病虫害发生的关键要素就能准确地预测、预判,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11:32]
- [刘宗波]:刚才李教授讲到大数据非常重要的一些概念,有一些是我们不敢讲的,比如说中国没有大数据。不光中国没有大数据,中国农业国家包括欧美国家可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农业大数据为什么那么难拥有?农业大数据怎么才能够获取?怎么才能和每个企业、每个产品结合起来、运用起来?我汇报的农业就是让智慧农业服务于每一块田地。[11:31]
- [主持人]:技术也是农业大数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请科百科技CEO刘宗波为我们带来农业大数据技术展现。[11:28]
- [于莹]:我们的大数据都是实时获取,主动上传,都是真实的。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也会监测到价格分布。并且在这个平台上会有价格趋势图,蓝线是报价,红线是实时的价格。这两个价格已经趋向于重合,现在线上的价格已经很重合了。也就是说我们市场主动获取价格和提供交易服务的方式变相地指导了市场,让农户在销售农产品或者销售生猪的时候能跟市场的价格趋向吻合。农信金融,农业人的普惠金融。我们首先做的是征信。征信的动作其实来自生产和管理和交易过程中主动上传的数据,自动形成征信报告,给每个客户有主动的评级,ABC,等级不同,可以获得贷款额度也不同。农信贷累计发放无抵押无担保350亿。农富宝,相当于支付宝,累计管理闲置资金109亿。我们主要做的是产业互联网的探索。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探索做了三大基础平台,做电商、做农业金融,提供管理、金融服务。未来也会有田联网、渔联网、企联网、更多入口的“网”。谢谢大家![11:26]
- [于莹]:这是我们定义的“农业人的O2O电商”。我们知道猪都在哪里,有多少出栏量,做了猪交所,在农业部的领导和关怀下,也在大家的牵线下做了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的牌照,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唯一一家国家级的网上生猪交易市场。这是通过前期的数据积累形成的大数据展示,通过地图方式知道全国哪一些地区现在有多少头生猪准备在售。这是猪的品种、价格、数量。再点击进去就可以购买,非常简单。通过这个操作,现在在国家生猪市场的实时运行平台,累计在线上交易了51亿,这是昨天晚上的最新数据。平台每隔10秒会有一个刷新。昨天贵阳照样数博会的同时,我们在重庆也召开了第七届畜牧博览会。当时就看到了我们整个数据的实时现状。比如点进去,进入的实时交易价格和交易情况,就有实时的展示。如果再查看近30日交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交易金额、交易的子猪数、种猪数、生猪数、价格等等。有了这样的交易,我们就生成了前过生猪流动图。大家可能以为猪像生鲜一样周边交易,但我们跨省比较多,东北养猪大县可能会越过北京运到南方。在北京,猪价因为政府管控,价格比较低一些,可能卖到南方会比较划算一些,所以也了长途的调运。[11:26]
- [于莹]:生态全包括三网一通的产品链,一个是农信云,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形成全国的网络脉络,提供生产感觉及技术推送服务。有猪联网、田联网。给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化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有了前端的生产管理服务再导入电商,比如农业电商和商业电商的最大区别,我们有买入和卖出的环节,有农信商城。比如猪联网的生产服务,提供专家式的买入服务。我们通过网上平台售向全国,这是比较新的探索。以前说生鲜搬到网上卖很难,但是我们现在真正把活体种猪、生猪搬到网上买了。在农业电商的B2B是比较大的体验。接着是金融,农村农信云和农信商城,我们先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做征信,再做信贷,互联网小贷的方式,还有农付宝做理财,还有农付通。我们都统筹在智能通APP里面。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来经营农业、管理农业,提高农业各方面的效益。在产业互联网里面第一个探索的是猪联网,2014年花了一年时间开发出了猪联网的产品,并面向全国推广,现在也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养猪的最大企业。创造一个以猪为核心联合一切形成闭环的养猪人的快乐生态圈。[11:22]
- [于莹]:我们是怎么做的?基于这三大基础平台:农业大数据,就是农信云基础平台,给种植户、养殖户提供生产管理的软件,通过免费软件和产品服务,自动获取一些大数据。有了大数据,我们也找到了精准的农户,给他提供电商服务,这是我们和电商的最大区别,电商是从上至下,我们是实实在在从土里长出来,给农户提供免费的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服务,通过这些服务获得数据,再从数据导入电商、金融。我们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农业金融,农信金融,互联网小贷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从而打造互联网平台生态圈。[11:21]
- [于莹]:现在基本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最大的机遇在于农业。农业主要是因为市场空间非常巨大,尤其在中国中国的农业大国,地广人稀,有很多散户。在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信息不对称,生产效率低下,交易线条环节过多,产业落后、交易成本高等等一系列问题也催生了一系列机遇与潜力。对做农业的公司来做一定要扎根农业,用互联网方式尝试改变农业。因为缺少实体之中的经济来说,都是空中楼阁。做农业难做,就是要接地气。互联网+农业,农业才是身体,互联网+是翅膀,有了身体和翅膀才能一起飞起来。对于农业企业来说一定要坚守经营的本质,坚持用互联网改变农业,转变原来传统的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互联网对农业服务、生产、交易、融资、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增值服务。[11:19]
- [于莹]:感谢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的邀请,非常感谢。在这里面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做的基于互联网的猪产业大平台的探索。[11:19]
- [主持人]:祝福乐村淘越来越火,我们也跟着一起火。下面有请农业大数据公司大北农农信互联研究院于莹院长给大家做精彩分享。[11:18]